(一) 包豪斯学院Prof. Bernd Nentwig:弹性城市的建设

2015-10-23


持续的低碳城市并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强调,未来洪水、风暴潮和热浪恐会日趋频繁且愈加剧烈,对城市及其居民、基础设施等财产构成巨大威胁。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2013年3月的报告指出,连续三年来,每一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均超过了1000亿美元,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城市必须在制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的能力。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未来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2015年1023日,赛瑞景观特邀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管理和建筑经济教授Bernd Nentwig及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德国包豪斯大学欧洲城市研究所博士对弹性城市的建设研究及实例进行分享与探讨。

城市作为复杂的巨系统,在变化越来越大的同时也越来越脆弱,任何系统被破坏或者不适应新变化都可能给整个城市带来致命的危机,因此城市如何在重重挑战与危机中应对各种变化、保持自身发展活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弹性城市理念在这背景下应运而生。Bernd Nentwig教授针对弹性城市可行性方案已进行数年的研究及调查。此次中国一行,不仅将弹性城市理念分享给大家,并通过欧洲城堡GROSSES SCHLOSS BLANKENBURH旧改项目作为弹性城市建设实例,让大家深入理解弹性城市的奥妙。


弹性城市

指城市能够适应新环境,遭遇灾难后快速恢复,而且不危及其中长期发展。联合国建议打造“弹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必须在制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的能力。


图:钢结构的可破坏性对比海绵的自我修复性


以一个公共休闲场所为案例,对不同季节带来的环境变化进行利用,以水资源利用为例,从结冰到不同蓄水量的应用,呈现出四季变幻的城市景观。


数据显示,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给一栋建筑带来的风险变化,而作为一个建筑师,可对建筑本身(蓝框处)进行新的定义来面对各种挑战。

社会科学研究及布迪厄的理论提供了一下数据:

经过复杂缜密的研究调查,社会学家将德国阶层及分化情况在以下表格中列出,任何一个德国人都可以在表格内寻找出自己所在位置。

与此同时,他们也对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组类似地铁线路图的数据,简单的思维走线包含了区域分析、研究、目标人共同群参与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数据指出,提高弹性应对能力还要求有新的管理方法,市民的参与也有助于城市弹性度的提高。

对很多实行市场经济的新兴城市来说,弹性应对能力将成为争取国外直接投资的利器。跨国公司进行重大投资时,都倾向于基础设施可靠、服务机构高效、生活环境可持续的地方。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弹性应对能力最强的城市才能具备经济竞争力,获得持续的发展。